赋予课堂以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来源 | 《中国教师报·现代课堂版》
作者 | 方妍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
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以“提质增效”为重点,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“课堂革命”。这场“课堂革命”以创新思维重塑课堂,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,赋予了清华附中课堂以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1. 深化专业能力培训
推动“课堂革命”的深入实施,首先需要从更新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着手。清华附中采取了多元化的培训方式,包括专家讲座、集中培训和朋辈交流等,帮助一线教师深入理解“课堂革命”的内涵,建立起持续自我革新的教学思想。
学校特别邀请业界专家就“教学设计中的明辨性思维”“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进”“中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”等热点问题进行讲解,为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。
此外,学校还成立了“海外研修教师团”,组织教师赴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进行研修。这种国际视野的引入,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,也为“课堂革命”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发。
2. 激发跨学科课堂活力
课程内容的重构不仅是“课堂革命”的核心,还是激发学生潜能、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石。
学校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深度整合,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,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,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。
学校不仅通过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和特色活动,如“天学杯”词王争霸赛,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,为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提供平台,还通过开展“双减背景下物理学科德育的实施探索”“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案例研究”等课题研究,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实践。
这些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,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,让他们在新型课堂中展现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能力。
3. 共筑课堂生命共同体
在清华附中,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场所,而是师生共同成长、知识共融的生命互动场。
学校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,将学生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,实现教学与学习的深度融合。
通过开设多样化的学生自创课程,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华、研究兴趣的平台,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视野,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、语言表达和课堂掌控能力。
此外,“课堂革命”还引入了课堂监督机制,如学科顾问的听评课、备课组的推门课及调查问卷的反馈等,以此倒逼教师与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,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,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,共筑课堂生命共同体。
4. 打造智慧教育新范式
学校积极构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新模式,为“课堂革命”注入新活力。
学校充分利用先进的硬件设施和现代教育技术,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打造一个技术赋能的新时代课堂环境。
通过举办“互联网+”优质课展示活动、“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科育人”展示课活动,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潜力,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。
这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,提高了学科育人的水平,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。
在运用新科技手段进行授课时,教师巧妙地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,精心设计课堂情境,使每一节课都变得生动、趣味、多元。
数字化课堂呈现出的无限魅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,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内驱力。
5. 创新课堂评价体系
在“课堂革命”推进过程中,课堂评价体系的创新设计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。
学校根据人文社科、自然科学、体育艺术等不同学科的特性,精心构建了多维度、全方位的课堂评价体系。
这一体系通过科学、可操作的量表设计,涵盖了2个观察维度、6个观察要素、13个观察指标、26个观察点,旨在精准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、思维活跃度以及练习深入度,同时有效考量教师的教学有效性、设计系统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。
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,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板,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学习方法,提升学习效率。
这一评价体系还为教师提供了深入洞察学生学习状态的窗口,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,及时调整教学方法,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。
这场“课堂革命”不是一次简单的改变,而是一种深刻的重构与创新,更是一种彻底的颠覆与新生,切实提升了教师“教”的艺术和学生“学”的兴趣,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。
清华附中正展现着一个充满活力、创新和包容的百年名校新形象,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树立新标杆。
欢迎订阅《中国教师报》,携手成长!
感谢阅读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
欢迎【关注】&【星标】&【转发朋友圈】
来源 | 中国教师报
编辑 | 皮皮兵不皮